交叉熵

交叉熵(Cross-Entropy)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损失函数,是用来评估当前预测状态与正确状态之间的差异,之前做毕设时,在推导决策树的过程中,了解了部分关于信息熵(Infomation Entropy)的知识,与交叉熵有一些地方相同,却也有不同,特此学习了进行总结。

二者其实都属于信息论的知识范畴,关于交叉熵的推导过程主要为:熵(Entropy) -> KL散度(Kullback-Leibler Divergence) -> 交叉熵

信息量

首先是信息量。假设我们听到了两件事,分别如下:
事件A:巴西队进入了2018世界杯决赛圈。
事件B:中国队进入了2018世界杯决赛圈。
仅凭直觉来说,显而易见事件B的信息量比事件A的信息量要大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很大,事件B发生的概率很小。所以当越不可能的事件发生了,我们获取到的信息量就越大。越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了,我们获取到的信息量就越小。那么信息量应该和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。

假设X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,其取值集合为χ,概率分布函数p(x)=Pr(X=x),x∈χ,p(x)=Pr(X=x),x∈χ,则定义事件X=x0的信息量为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(x0)=−log(p(x0))

由于是概率所以p(x0)的取值范围是[0,1]

考虑另一个问题,对于某个事件,有n种可能性,每一种可能性都有一个概率p(xi)
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某一种可能性的信息量。举一个例子,假设你拿出了你的电脑,按下开关,会有三种可能性,下表列出了每一种可能的概率及其对应的信息量

序号 事件 概率p 信息量I
A 电脑正常开机 0.7 -log(p(A))=0.36
B 电脑无法开机 0.2 -log(p(B))=1.61
C 电脑爆炸了 0.1 -log(p(C))=2.30

注:文中的对数均为自然对数

我们现在有了信息量的定义,而熵用来表示所有信息量的期望,即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(X)=−∑p(xi)log(p(xi))

其中n代表所有的n种可能性,所以上面的问题结果就是

公式

相对熵(KL散度)

相对熵又称KL散度,如果我们对于同一个随机变量 x 有两个单独的概率分布 P(x) 和 Q(x),我们可以使用 KL 散度(Kullback-Leibler (KL) divergence)来衡量这两个分布的差异

维基百科对相对熵的定义

In the context of machine learning, DKL(P‖Q) is often called the information gain achieved if P is used instead of Q.

即如果用P来描述目标问题,而不是用Q来描述目标问题,得到的信息增量。

在机器学习中,P往往用来表示样本的真实分布,比如[1,0,0]表示当前样本属于第一类。Q用来表示模型所预测的分布,比如[0.7,0.2,0.1]
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用P来描述样本,那么就非常完美。而用Q来描述样本,虽然可以大致描述,但是不是那么的完美,信息量不足,需要额外的一些“信息增量”才能达到和P一样完美的描述。如果我们的Q通过反复训练,也能完美的描述样本,那么就不再需要额外的“信息增量”,Q等价于P。

KL散度的计算公式:

KL

交叉熵

交叉熵

等式的前一部分恰巧就是p的熵,等式的后一部分,就是交叉熵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(p,q)=−∑p(xi)log(q(xi))

在机器学习中,我们需要评估label和predicts之间的差距,使用KL散度刚刚好,即DKL(y||y^),由于KL散度中的前一部分−H(y)不变,故在优化过程中,只需要关注交叉熵就可以了。所以一般在机器学习中直接用用交叉熵做loss,评估模型。

参考博客
https://blog.csdn.net/tsyccnh/article/details/79163834
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65288314/answer/244557337

【机器学习】信息量,信息熵,交叉熵,KL散度和互信息(信息增益)

0%